1、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依托西南医科大学,以电生理学研究为特色,着力解决心血管、神经科学领域重大基础和临床问题,具备领先的电生理研究技术、先进的电生理设备以及强大的对外开放能力,聚集了一批国家高层次人才,形成由53个固定研究人员组成的12个PI研究团队,是国际上最大、国内知名的医学电生理学研究基地、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中心。
实验室围绕心脏电生理与心律失常机制及干预、血管电生理及血管重塑机制与药物调控、神经电生理及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离子通道与代谢疾病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在慢性房颤电生理机制、高血压血管离子通道改变、退行性神经疾病的分子机制、糖尿病肾病的离子通道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如:创新性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新分类,更新了临床沿用50年的分类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形成血管舒缩离子通道调控新理论,有效地指导了高血压、冠心病等血管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利用基因治疗方法成功将胶质细胞原位转化为多巴胺神经元,为帕金森病治疗提供极具前景的新途径;基于离子通道蛋白结构的糖尿病肾病药物已在动物中取得很好治疗效果。
作为西部电生理学唯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培养了一批国家及省部级高水平人才和一大批国家急需的电生理应用型人才;成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成立四川省心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与国内外专家开展合作交流,举办全国膜片钳培训班等大型培训和中国酒城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引领心血管及神经等相关学科共同发展。
实验室与泸州市联合开展全民预防保健大规模心电队列研究,探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人群心电生理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有利于全民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通过电视台等开展科普讲座,收视群众上百万人次;开展了外周动脉腔内治疗培训35期,培训人数超过20万,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现健康中国、健康四川做出应有的贡献。
2、主要研究方向
(1)心脏电生理与心律失常机制及干预研究
(2)血管电生理及血管重塑机制与药物调控研究
(3)神经电生理及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研究
(4)离子通道与代谢疾病研究
3、内设医学电生理学教研室
4、历任实验室主任:曾晓荣
现任实验室主任:张春祥
副主任:杨艳、党喜同、谭晓秋
专职秘书:舒莉
5、学术委员会名单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出生日期 | 工作单位 | 国别 |
1 | 周专 主任委员 | 男 | 正高级 | 1957-03 | 北京大学 | 中国 |
2 | 曾晓荣 副主任委员 | 男 | 正高级 | 1955-05 | 西南医科大学 | 中国 |
3 | 陈义汉 副主任委员 | 男 | 正高级 | 1964-03 | 同济大学 | 中国 |
4 | 张春祥 副主任委员 | 男 | 正高级 | 1966-05 | 西南医科大学 | 中国 |
5 | 雷鸣 副主任委员 | 男 | 正高级 | 1960-04 | 牛津大学 | 英国 |
6 | 周小波 | 男 | 正高级 | 1958-01 | 德国海德堡大学 | 德国 |
7 | 刘慧荣 | 女 | 正高级 | 1959-08 | 首都医科大学 | 中国 |
8 | 张志仁 | 男 | 正高级 | 1955-01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中国 |
9 | 曹济民 | 男 | 正高级 | 1958-05 | 山西医科大学 | 中国 |
10 | 朱妙章 | 男 | 正高级 | 1942-10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医科大学 | 中国 |
11 | 李贵荣 | 男 | 正高级 | 1953-01 | 厦门大学 | 中国 |
12 | 戎伟芳 | 男 | 正高级 | 1965-03 |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 |
13 | 杨艳 | 女 | 正高级 | 1965-03 | 西南医科大学 | 中国 |
14 | 袁文俊 | 男 | 正高级 | 1941-05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中国 |
15 | 赖蒽茵 | 男 | 正高级 | 1955-05 | 浙江大学 | 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