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本站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研究队伍 | 科学研究及主要成果 | 导师风采 | 人才培养 | 开放与交流 | 科研资料共享 | 运行管理 | 下载专区 | 公告信息 |


肿瘤心脏病学与干细胞治疗课题组

2018年04月25日 15:07  点击:[]


组长党喜同教授

电子邮箱:  xitongdang1024@swmu.edu.cn

组员

 

职称:副研究员学位:博士。2012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细胞生物学博士,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2014.11-2017.01)。研究方向:1)干细胞心肌再生;2)干细胞心血管疾病治疗应用基础研究。电子邮箱:zhouhuaxizhu@swmu.edu.cnzhouhuaxizhu@126.com

 

职称:副研究员,学位:硕士。2009年于西南民族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目前在厦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以项目负责人身份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一项。研究方向:基于外泌体的心血管疾病靶向治疗。电子邮箱:maoliang@swmu.edu.cn

黄文俊  

职称:助理研究员,学位:硕士。2011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获得药理学硕士,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访问学者(2015.08-2016.08.研究方向:1)肿瘤心脏病学-抑癌基因ECRG4在房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2)人类特异性乙酰胆碱受体在炎症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电子邮箱:huangwenjun1983@swmu.edu.cn

研究生:

     电子邮箱:lover166@qq.com

刘媛淑    电子邮箱:liuxiaoyingcomeon@163.com

袁海洋    电子邮箱:18380997034@163.com

     电子邮箱:18228468682@163.com

     电子邮箱:17723920439@163.com

俞咏荷    电子邮箱:yuyonghe0724@163.com

课题组组长介绍:

党喜同,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医学学士学位(6年制)。毕业后留校任教3年。随后考入本校研究生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并分别获得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

1996年以来,先后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圣伯尼菲斯总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博士后/科学家)、美国佛吉尼亚大学心血管研究所(科学家)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外科系创伤中心(资深科学家)从事医学研究工作。2015年,全职特聘西南医科大学医学电生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并兼任实验室副主任。同年也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与2015年和2017年连续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并于2017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指导人及第二负责人,毛亮副研究员为项目第一负责人)。

肿瘤心脏病学与干细胞治疗课题组工作简介

1.人类特异性乙酰胆碱受体在炎症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了2-300个人类特有的基因(为人类特有,灵长高等动物均没有。在进化角度上提示了这些基因的重要性)。这些基因及其产物通过精细调节进化过程中保守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形成人类特有的生理及病理特征。其中人类特异性乙酰胆碱受体就是其中之一。经典乙酰胆碱受体(又称保守型乙酰胆碱受体,所有物种均有表达)在人类神经突触传递及近年来发现的胆碱抗炎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除氮端配体结合域外,人类特异性乙酰胆碱受体与经典乙酰胆碱受体完全同源,二者蛋白产物可以形成杂合五聚体,并以显性负调节的方式抑制经典乙酰胆碱受体的通道电流。鉴于人类特异性乙酰胆碱受体基因的人群分布(有或无,85%2个等位基因,10%1个基因,5% 人群无此基因)及表达差异(高或低),我们推测:人类特异性乙酰胆碱受体通过调节经典乙酰胆碱受体的抗炎功能,从而形成人类特有的、动物模型无法模拟的炎症反应及炎症相关疾病。本课题组已经成功构建人源性小鼠(即人类特异性乙酰胆碱受体转基因小鼠),基于该小鼠建立一系炎症相关性疾病模型有望证实上述假说。

2.人食道癌相关基因-4ECRG4)在房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ECRG-4是利用mRNA差异(正常与肿瘤上皮)显示技术从正常食道上皮克隆的肿瘤抑制基因,并且ECRG4已被证实在多种组织中发挥肿瘤抑制功能。本课题组及其他研究团队研究发现:ECRG4在心脏及其传导组织高表达,而在心肌缺氧及房颤时其表达下调,敲除心肌细胞ECRG4后引起动作电位时程缩短、炎性及结构重构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此外,快速电刺激HL1细胞引起ECRG4的表达下调。这些结果提示ECRG4与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且ECRG4的下调很可能是肿瘤病人房颤发生、频发、高发的重要分子基础,不仅如此,ECRG4还可能是介导肿瘤和心脏病之间重要的枢纽和桥梁。本课题组拟通过构建ECRG4心脏特异性、诱导性敲除小鼠模型,通过体内、体外实验,在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不同层面去验证上述假说。预期研究成果也将进一步推进我国肿瘤心脏病学研究进度。

3.干细胞心肌再生和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心血管靶向治疗

3-1 干细胞心肌再生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将四个转录因子导入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成功获得一种生物学特性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细胞,称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该细胞在干性、分化潜能方面同胚胎干细胞极度相似,具有向内中外三个胚层细胞实现定向诱导分化能力。本课题组已经成功建立若干种成熟稳定的人iPS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的方法,基于该方法将进行如下方的面探索研究:1)找寻新的促进iPS向心肌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基因、蛋白及其机制研究;2)找寻新的促进iPS诱导的心肌细胞进一步分化成熟的基因、蛋白及其机制研究。目前该课题已经取得一些进展。

3-2 利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尝试对心血管疾病进行靶向治疗:以成年体干细胞(骨髓干细胞,脂肪干细胞)为代表的心肌缺血治疗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成年体细胞对心肌梗死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但这些效果主要通过其分泌的外泌体得以实现,而其本身直接心肌分化作用几乎没有。目前围绕成年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心肌缺血等疾病的研究也有很多,1)本课题组在此基础之上加入了新的研究策略-外泌体介导的靶向精准治疗,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能够靶向正常心肌、缺血心肌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的归巢肽(homing peptide)展示在外泌体表面,从而赋予外泌体更加精准的靶向性,使其能够特异靶向组织器官或病变部位,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建立上述各种靶向表达质粒,后期将尝试对上述心血管疾病进行靶向基因治疗。2)探索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新的作用机制。目前外泌体被认为主要通过抗炎、促血管发生、抗凋亡、免疫调控等来实现心脏保护作用。

代表性论文

1.     Mao L, Huang W, Zou P, Dang X, Zeng X. The unrecognized role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s in atrial fibrillation. Gene. 2018 Feb 5;642:26-31.

2.     Dang X, Zeng X, Coimbra R, Eliceiri BP, Baird A. Counter regulation of ECRG4 gene expression by hypermethylation-dependent inhibition and the Sp1 transcription factor-dependent stimulation of the c2orf40 promoter. Gene. 2017 Dec 15;636:103-111.

3.     Huang L, Yu H, Fan X, Li X, Mao L, Cheng J, Zeng X, Dang X. A Potential Role of Esophageal Cancer Related Gene-4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Sci Rep. 2017 Jun 2;7(1):2717.

4.     Dang X, Podvin S, Coimbra R, Eliceiri B, Baird A. Cell-specific processing and release of the hormone-like precursor and candidate tumor suppressor gene product, Ecrg4. Cell Tissue Res. 2012 Jun;348(3):505-14

5.     Dang X, Eliceiri BP, Baird A, Costantini TW. CHRFAM7A: a human-specific α7-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gene shows differential responsiveness of huma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to LPS. FASEB J. 2015 Jun;29(6):2292-302.

6.     Costantini TW, Dang X, Yurchyshyna MV, Coimbra R, Eliceiri BP, Baird A. A Human-Specific α7-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Gene in Human Leukocytes: Identification, Regulation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CHRFAM7A Expression. Mol Med. 2015 Apr 3;21:323-36.

7.     Costantini TW, Dang X, Coimbra R, Eliceiri BP, Baird A. Costantini TW, Dang X, Coimbra R, Eliceiri BP, Baird A. CHRFAM7A, a human-specific and partially duplicated α7-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gene with the potential to specify a human-specif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injury. J Leukoc Biol. 2015 Feb;97(2):247-57.

8.     Dang, X. and Zeng, X. Targeted therapeutic delivery using engineered exosome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Gene. 2016, 575(2 Pt 2): 377-84

9.     Wenjun H, Jing W, Tao L, Ling M, Yan Y, Xiaorong Z, Rui Z.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Puerarin 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perfusion Injury (MIRI):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Studies in Rat Models. Med Sci Monit. 2015 Jun 11;21:1700-6.

10.    Huang WJ, Zhou R, Zeng XR, Tan XQ, Cheng ZH, Tang MH, Gou LT, Chen LJ, TongAP, He Y, Yang JL. Compar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of atrial appendages from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sinus rhythm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Mol Med Rep. 2011 Jul-Aug;4(4):655-61.

11.    Wang P, Zhou S, Zhou R, Liu G, Tang P, He J, Ma C, He Y, Yang J.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iple-antiplatelet treatment based on cilostazol for patients receiv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meta-analysis. Clin Cardiol. 2012 Oct;35(10):598-604.

12.    Shao B, Tang M, Li Z, Zhou R, Deng Y, Nie C, Yuan Z, Zhou L, Tang M, Tong A,Wei Y. Proteomics analysis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treated withresveratrol. Amino Acids. 2012 Oct;43(4):1671-8.

上一条:离子跨膜转运课题组
下一条:神经分泌与疾病课题组

地址:西南医科大学忠山校区心源楼 电话:0830-31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