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长:杨艳研究员
联系方式:wyangyan@swmu.edu.cn
组员:
李鹏云研究员
联系方式:lpyun@swmu.edu.cn
程俊副研究员
联系方式:lzcj1221@swmu.edu.cn
研究生:蓝婷、卫潇玉、崔艺琴、杨礼菊、车畅、张敏、 李源、马颖、谢诚、李春树、党青亚
课题组组长介绍:杨艳,女,现任西南医科大学医学电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中国生理学会循环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药理学会理事,四川省药学会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专委会委员。从事心肌电生理学和心脏血管药理学研究和药物研发。在膜通道研究,特别是高血压下离子通道和胞内信号变化研究方面成效显著。近5年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主研其它项目50余项。指导170余名博、硕士生。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泸州市科技进步特等、二等奖各1项。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泸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四川省劳动模范、泸州市劳动模范。
血管舒缩功能及其调控课题组工作简介:
1. 血管舒缩功能负反馈调控器——血管平滑肌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研究
系统开展BKCa通道血管张力调控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包括:BKCa通道的基本特性;胞内信使系统对BKCa通道的调控及胞内信号转导机制;体内外活性物质及中西药物对BKCa通道的调控及机制;疾病下BKCa通道电流改变与通道分子结构改变相互关系等等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成果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的阐释、有效防治和治疗药物的筛选及作用研究等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2.血管舒缩功能调控中BKCa通道与其它通道偶联作用
我们前期高血压等疾病下的人体血管的研究中发现人体高血压时血管BKCa通道功能和表达降低,另显示老龄及老龄高血压下BKCa通道活性有不同程度降低,但这些变化不全是BKCa通道自身结构改变引起,提示其它与BKCa通道活性相关的因素导致矛盾。我们推测,老龄高血压下血管BKCa通道与其偶联通道(如TRPV4)发生变化并存在偶联失调。项目组正在探索。
3. 离子通道在血管壁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机制
血管外膜并非是血管的“配角”,而是血管功能的重要调节者,在血管重塑和自稳态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由血管外膜的干细胞分化来的成熟血管内皮、平滑肌或成纤维细胞,可能是血管损伤后细胞修复的源泉。血管壁干/祖细胞的特性以及参与血管损伤修复过程的研究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了解原位增殖、迁移和分化的血管干细胞的电活动,探索伴随而来的离子转运和信号通路的变化极为重要,这些机制可能与血管的发育、生理和疾病有着根本的关联,也联系着血管重塑。项目组将在未来3-5年,对血管相关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休克等)状态下,血管损伤过程中干细胞参与血管修复中离子通道的作用开展系统研究。这是一项创新性工作,这些创新性研究将为血管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本课题组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发表相关论文17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分别发表在《Cardiovascular Research》、《Hypertesion》、《Br J Pharmacol》、《ATVB》、《JAHA》、《JMCC》等国际知名杂志;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